林某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审无罪判决书-----因证据不足不能认定其行为扰乱国家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
来源:林日升 刑事实务
(2014)秀刑再初字第1号
案件经过:
2000年1月至2001年1月,被告人林某某以支付1.5%-2.5%不等月息的方法,向林某1、黄某某、陈某某等10人借款,共计332100元。其中,2000年1月17日向林某1借款5000元,约定月息2%;同年3月27日向黄某某借款4万元,约定每月支付利息800元;同年6月29日和10月4日,分二次向陈某某借款1万元和50800元,约定月息1.8%;同年8月4日、8月19日、8月21日、10月4日、11月20日和12月19日,分别向林国明借款7000元、23000元、23000元、11800元、6200元及5900元,约定月息1.8%;同年8月20日、27日,二次各向林某2借款5000元,约定月息2%;同年9月7日、25日,二次向林某3借款5000元和1万元,约定月息1.8%;同年11月29日向林某4借款5000元,约定月息2.5%;同年12月4日向林某5借款5万元,约定月息1.8%;同年12月17日向林某6借款51000元,约定月息2.5%;2001年1月30日向林建通借款18400元,约定月息1.5%。因承包工程的工程款被部分拖欠、出借资金部分无法收回等原因,被告人林某某除支付黄某某三个月利息、于2003年3月28日归还林建通借款18400元、于2003年4月10日归还林某5借款5万元外,其余借款本息均未归还。2003年4月28日,公安机关决定对林某某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侦查。2004年8月24日,被告人林某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法院观点:
本院认为,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林某某自2000年1月始向社会人员十多人吸收存款593100元,证据不足,根据公诉机关提供的证据,自2000年1月起被告人林某某借入款项仅为332100元,被告人林某某向林某7所借5万元、向林某8(松)所借6000元,发生在2000年前,所欠林某4205000元,不能确定时间,依法应不予认定。被告人林某某向林某1、黄某某、陈某某等10人借入款项,人数相对较少,借款对象范围较小且相对特定,所借款项大部分为被告人林某某主动提出,并非以散布吸储方式来吸引他人把钱存放在其处,其行为性质不应认定为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吸收存款。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林某某将借入款项转借他人赚取利息差,同样证据不足。因此,被告人林某某的行为并未扰乱国家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林某某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不能成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五条第二项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四十一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被告人林某某无罪。
免责申明
本网转载文章用于学习交流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文章来源”。
如本网转载文章涉及版权等权利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分享到:
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是西南地区首家刑案专业化律师事务所,团队旗下汇聚了一大批知名刑事律师、法学专家、博士等人才为确保办案质量,智豪律师作为首家向社会公开承诺所承接刑事案件均由律师专业团队集体讨论,共同制定团队辩护代理方案——“集体智慧、团队资源”,结合刑事领域积累的广泛深厚的社会关系资源及刑事辩护的实战经验,“为生命辩护、为自由呐喊”。
免责声明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根据网站上的联系方式在两周内速来电、来函与智豪团队联系,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