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随意处置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例如司法解释规定,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可以认定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刑法意义上的非法占有,既包括行为人自己不法所有他人的财物,也包括行为人通过自己的行为使第三人占有他人的财物。行为人的上述随意处置集资的行为实质上是以所有人的身份非法处分了被害人的集资款,使其归第三人所有,因此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非法占有。
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集资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
第二,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表明行为人具有永久占有所骗集资款的主观意图,是最典型的非法占有目的类型。以孙国明
集资诈骗案为例,该案被骗集资款总额为1.2亿余元,其中被孙国明用于购买高档骄车、房产、日常挥霍等的金额达1300余万元,超过被骗集资款总额的十分之一。在自身毫无实体生产经营,根本不具备归还所有集资款本息能力的情况下,孙国明仍大肆挥霍骗取的集资款,致使9名被害人的集资款不能归还,充分说明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集资款的目的。
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集资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
?第三,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具有此种情形,说明行为人对能否收回集资款持无所谓的态度,行为人明知将集贸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会被国家依法没收,但是为了谋取不法利益,而置集资款的安全于不顾,足以说明其对他人财产所有权的极端蔑视,因此属于刑法意义上的非法占有。
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集资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
第四,逃避返还集资款。例如携带集资款逃匿,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等等。具有这类情形,说明行为人根本无意归还集资款,主观上非法占有目的非常明显。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为了保证评价标准的针对性和客观性,对上述资金或者财产的范围应当作限制解释,即仅限于集资款或者用集资款购置的财产,而不包括集资款以外的资金或者集资人的其他财产。
司法实践中,除了司法解释规定的上述适用推定的情形外,也有采用事实推定认定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况。例如行为人用集资款归还集资以前的个人债务,弥补经营亏损等,在实质上均与自己不法所有无异,故均可据此推定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规定,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
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因而只要符合取保候审条件,都可以申请取保候审。
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是西南地区首家刑案专业化律师事务所,团队旗下汇聚了一大批知名刑事律师、法学专家、博士等人才为确保办案质量,智豪律师作为首家向社会公开承诺所承接刑事案件均由律师专业团队集体讨论,共同制定团队辩护代理方案——“集体智慧、团队资源”,结合刑事领域积累的广泛深厚的社会关系资源及刑事辩护的实战经验,“为生命辩护、为自由呐喊”。